考公上岸后真能躺平吗


Time:2023-05-13 20:38:15

关于考公上岸后真能躺平吗的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给你解答:

考公上岸后真能躺平吗



公考上岸,近一年的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里,所闻、所遇、所做的事,让本来对体制充满幻想的我,现在有了新的看法。借用钱老爷子的那句话,体制其实也是一座围城,没进来的时候,做梦都想进来。进来以后,却总又看到外面的潇洒自在。于是,多半会陷入一种”焦虑“,不满于现状,却又无能为力。

这种”焦虑“是对体制内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职业生涯的一种无奈,尤其是对于经济上并不富裕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其实,这种情况归结起来,就是考公并没有解决自身当前主要矛盾。对于大学刚毕业没多久,或者是刚成家不久的人来说,当前短时间内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温饱、住房、结婚、孩子... ...但是,考公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掉这些问题,普通公务员工资(转正)到手不到4000(陕西某县),自己衣食住行、人情礼往尚捉襟见肘,哪会有结余结婚、养家、购房(县城房价每平8000+元),更别想有个代步的车。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辞职,又能去干什么?

且先不考虑公务员辞职的机会成本有多大,想想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在这样一个十八线的小城市里可以干什么?(有背景的可以忽略)一是普通企业打工。月薪3000+,无社保公积金之类,基本就是没有任何保障,企业一旦倒闭,自己也就失业。何况这种小县城几乎没有自食其力的企业,基本全都需要国家政策扶持,而也正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帮扶,这些企业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能力几乎没有,所以在这些企业里上班,几乎就是朝不保夕,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真的只能算作是锻炼或者就是个跳板;二是国企、央企、金融系统打工。工资待遇跟大环境走,应该不会差。但是这些单位几乎不对外招人,都是内部自行解决,对于没有人脉关系的,可能你连消息都看不到;三是自主创业。近两年,国家鼓励自主创业,政策红利很好,但到了基层,多少都会有些变味。首先,从政策落实角度来讲,国家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有能力、有想法,敢作敢为的年轻人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但是到了基层,这些政策多半落实到了”老企业“身上,而那些真正相干事情的年轻人,可能连门都找不到。其次,从资金的角度来讲,这个是制约年轻人创业最大的障碍。当然这个并不是国家单方面政策的原因,一方面创业者没有相关经验,没有资产抵押,国家把钱投向这里几乎是有去无回。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保证资金安全,必须要提供抵押,而对于这些刚出社会的大学生,没有这个资本,即便政策再好,他们所获得的支持也永远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那么,现在回过头来考虑辞职的机会成本有多大?

我同事前几天算过一笔账,作为普通公务员,除了基本工资,算上绩效考评、年终考核、各项保险、积金补贴加起来,一年8——10万左右,考虑将来可能晋级,未来30年时间,平均每年拿国家10万元的工资,到60岁退休几乎拿走了国家300万元的工资,如果你还能活到80岁,那么还可以拿20年的退休工资,差不多也有100万吧!总得来说,这辈子公务员这份工作可以给你带来400万的工资,如果恰好你的另一半也在体制内,那么你和你的另一半总共可以拿走国家800万的工资收入,而这份收入可能已经超过了全国大部分的家庭。当然,除了收入,公务员还可以给你带来其它方面的优势,比如贷款买房、职工医疗、孩子教育等方面,毕竟在国内公务员身份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另外,从个人经历来说,从参加公务员考试到上岸历经四年的时间,这四年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又该如何去衡量?如果辞职了,这四年岂不就是前功尽弃!

综上,公务员离职的机会成本很大,而离职后又很难进入特别的”圈子“,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还是会选择留在体制,但是在体制里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却又很难让人接受。而这可能就是大多数刚进体制所面临的”焦虑“。那么,怎么办呢?

躺平,像一颗螺丝钉,按部就班、本本分分做好手头工作,不问前程?

考公上岸了

“上岸”,这个本意为“舍舟登陆”的词语,如今成了网络热词。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上岸”帖多达400万条,你能看到年轻人正用它来描述越来越多种生活事项:抢约九价HPV疫苗上岸、戒赌还债上岸、甚至是恋爱相亲上岸。

当然,提到“上岸”最多的还是考公、考研、考证。据不完全统计,这么说一是因公务员考试而起,走出体制经商为“下海”,考公进入体制便是“上岸”;另一种说法是,备考或考前的生活如溺深渊,考上了才算脱离苦海。

两周前,我保研成功,取得一个非常满意的结果。朋友圈里,录取结果刷了屏,准研究生们致谢、诉说一路走来的艰难、道出对未来的憧憬、为还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加油打气,好友点赞、评论祝贺、沾沾喜气。

这一刻,我才领悟到,“上岸”是一个多么形象而微妙的指代:你达成了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你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你高站在岸上,与过去的自己和仍在苦海中的人作别,像是跃上了一个更高的阶层。

得知消息后,我母亲说:“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读研一下敲定了。”的确如此,读研、编制云云,好像有魔力,无数人趋之若鹜,一股脑扎进水中,拼了命也要游上那个彼岸。

可是,上岸后才想起,我们究竟为什么要上岸?岸上迎接你的到底是什么?上岸是我们生活的必选吗?一系列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在准备保研的半年里,我曾无数次犹豫,读研这个选择是否必要?它的意义是什么?我得到和失去什么?而带着这些疑惑向他人求解,你会发现,几乎没人会给你明确的“不要读研”的建议。

甲晓之以理:多少人挤破头想要这一纸文凭,跟着多数人的选择,总没错!

考研人数年年新高,每年都是“史上最难一年”,二战三战大有人在。前日不少媒体报道“逆向考研”,一些考生报考的研究生院校排名低于本科院校,保研中同样存在这个现象。前往更好的学校和专业深造或许已没那么重要,获得一个研究生文凭才是当务之急。

乙诱之以利:研究生文凭意味着什么?就业市场中更多的机会、更广的选择!

丙动之以情:就算抛开那些功利性的东西不谈,勤勤恳恳3年赢来的一个资格,你真舍得放弃吗?

多少人将本该自由探索的大学过成了埋头苦读的高中。绩点成为绝对的王,在它治下,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每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毕业去向。刷绩点应运而生,大学里总有那么几门学生间代代相传的“水课”和“雷课”——通往高绩点之捷径与泥泞。

光追求高绩点还不够,只要你志在保研,你一定要将规则条款奉为通关攻略,把外语水平、论文竞赛、荣誉称号、实习实践当成过关任务,刷个遍,再转换对应的分数加起来,细细算着你的排名位次能到百分之几,能申请到哪个层次的学校。

“读个研吧,总没坏处!”终于,你被说服了,将那些犹豫和疑惑,抛之脑后。

面对共同的焦虑和不安,我们都在渴望寻找最优解,不敢冒风险走弯路,不敢付出代价探索试错,沿着已经反复得到肯定的道路走是最稳定可靠的。“上岸”就这样被推上神坛。

而一旦将上岸奉为人生信条,当作唯一的正确观和目标,你就真正陷入到魔咒中,生活进入“西西弗斯式”的体验。你本以为,上岸后的人生,必定一帆风顺。而到了岸上后你发现,岸的后面还有无数个岸,升职、加薪、结婚、生子、学区房……你要再一次次入水,一次次争取登陆。

到头来,“上岸”不过是也许能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的选择和方式中的一种罢了。如何建立起如学者项飙所说的自我的自主性、大后方,去对抗焦虑,体验生命,才是永恒的课题。(安越洋)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考公上岸还能考研吗



考公上岸了



本文拓展问题:

考公上岸了公考上岸后还可以继续考吗考公上岸可以辞职吗考公务员上岸容易吗考公上岸后真能躺平吗